課程簡介
本課以中國古代政治史、制度史演變的大勢為主要線索,使同學對中國古代史的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本課同時關注中華民族形成、中國版圖形成等重大問題的歷史進程,并努力把握各個歷史階段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演變上的特色。在講授過程中,將歷史學的知識性與學術性相結合,盡量吸取學界較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強同學們對中國古代史的興趣并引發同學們的思考。
課程大綱
第一章 青銅文化與禮樂文明:多元的古代社會
一、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新認識
二、商代青銅文化
三、西周禮樂文明
四、夏商周之關系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變動
一、經濟:井田→小農
二、政治和軍事:爭霸→兼并
三、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專制官僚
四、學術:貴族→民間
五、社會:世襲→流動
第三章 秦始皇及其遺產
一、“虎狼之秦”:法家思想與秦軍國主義發展特色
二、“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的統一事業
三、“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大一統帝制之創建
四、“天下苦秦”:秦國的暴政和速亡
五、“天下之勢,方病大瘇”:漢初王國問題
第四章 西漢從無為走向全盛
一、從無為到全盛
二、儒表法里統治思想之確立
三、東漢政治與豪強士族
第五章 從統一到分裂
一、豪強士族與中央集權政府之矛盾
二、東漢的瓦解和三國鼎立
三、秦漢以來的民族問題
四、西晉的短暫統一
第六章 門閥社會及其解體
一、南北政治大勢
二、門閥政治與門閥制度
三、胡化漢化與北朝主流論
第七章 回歸大一統:承上啟下的隋唐時代
一、新一統之重建
二、唐代政治大勢
三、承上啟下的隋唐制度
第八章 唐代文化交流與漢字文化圈的形成
一、唐代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二、唐朝文化在東亞之影響
三、唐朝文化之西傳
四、唐代的外來文明
第九章 “祖宗之法”與宋朝制度
一、五代十國與北宋的建立
二、“祖宗之法”與宋朝“防弊”之制
三、從學校、科舉看宋代士大夫政治之發展
第十章 騎馬民族國家:遼、金、元
一、遼代的二元體制
二、金之入主中原
三、元朝漢化的遲滯與早衰
第十一章 明代的政治與制度
一、朱元璋與明初政治、制度
二、內閣制度與宦官專權
三、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第十二章 清代統一多民族國家之形成
一、滿族之崛起與清朝的建立
二、完成統一的過程
三、鞏固統一的民族政策
第十三章 專制文明之巔
一、君主集權的發展
二、漢化與民族特色
三、盛世隱憂
課程說明
參考資料
教材: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參考書目:
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為歷史學辯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6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書店,2001年。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1991年。
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增訂本),中華書局,2008年。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修訂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馬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張廣達、王小甫:《天涯若比鄰——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華書局,1988年。
楊慶堃:《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三聯書店,1999年。
劉莉:《中國新石器時代:邁向早期國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三聯書店,1999年。
童書業:《春秋史》(校訂本),中華書局,2006年。
楊寬:《戰國史》(增訂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三聯書店,2000年。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中華書局2011年版)
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田余慶:《拓跋史探》(修訂本),三聯書店,2011年。
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谷川道雄:《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中華書局,2002年。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華書局,1963年。(三聯書店2001年版)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三聯書店2001年版)
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聯書店,2006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劍農:《宋元明經濟史稿》,三聯書店,1957年。
姚大力:《蒙元制度與政治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中華書局,1982年。
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伯重:《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三聯書店,2003年。
曾小萍:《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
羅友枝:《清代宮廷社會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張仲禮:《中國紳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參考書評:
張忠培《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階段——〈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讀后》,《文物世界》1997年第4期。
陳蘇鎮《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讀〈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葉煒《自覺的理論意識——讀李開元先生〈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陳蘇鎮《讀〈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陳蘇鎮《東晉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讀〈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史研究》1989年第4期。
祝總斌《評田余慶著〈東晉門閥政治〉》,《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
樓勁《探討拓跋早期歷史的基本線索——田余慶先生〈拓跋史探〉一書讀后》,《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2期。
何德章《〈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述評》,《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劉后濱《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李伯重《對新領域、新內容、新理論、新方法的辛勤探索——斯波義信〈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評介》,李伯重《理論、方法、法展趨勢:中國經濟史研究新探》,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徐忠明《皇權與清代司法運作的個案研究——孔飛力〈叫魂〉讀后》,《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江華《〈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世界體系學派的一部新力作》,《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
安然《對現代性的否定與自我否定——讀貢德·弗蘭克的〈白銀資本〉》,《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1期。
拓展閱讀
其他
主講教師
葉煒 教授
1990至2001,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南北朝隋唐史。
課程助教
zhangmw
tomato8965
jingpinmooc
zhujile
相關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