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生物學概念與途徑》課程由饒毅2008年在北京大學設立和主持,面向所有大學生和研究生,目的是讓年輕的學生了解生物學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一些重要的途徑和方法是如何用來解決重要且有深刻意義的生物學問題的。 大部分內容由饒毅講授,帶著大家一起解讀1866年孟德爾的遺傳學論文,解讀1910年摩爾根的果蠅論文,解讀1944年Avery、McLeod、McCarty如何提出DNA是遺傳物質的論文。這些經典性的工作,讓我們從思想上理解科學研究是怎么做的。 北京大學物理系的湯超教授、哈佛大學的謝曉亮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王曉東教授、北京大學化學院何川教授、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北京大學的植物生物學的鄧興旺教授和顧紅雅教授,分別從物理的定量、化學與生物的交叉、生物化學的經典實驗、化學角度的生物大分子、結構生物學、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與種業發展、驅動演化的“力”等多學科,多角度講授重要的概念和途徑。 本課程重思想,重交叉,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培養科學研究的價值觀(比如判斷什么是好的科學),力求為未來科學探索樹立參照系;老師提供一個起點,能看的多深,發展多遠,取決于同學們的天賦和努力。 希望大家通過我們的慕課有所收獲。
課程大綱
一、孤獨的天才—孟德爾
二、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三、DNA—遺傳信息的載體
四、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胚胎誘導
五、發育的基因調控:同源異形盒的發現及其意義
六、還原與整合(1)—色覺的形成
七、還原與整合(2)—視覺的加工
八、驅動演化的“力”
九、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與中國種業發展
十、生物分子的化學基礎
十一、下一次科學革命-第三次生命科學革命
十二、腦科學
課程說明
參考資料
拓展閱讀
其他
主講教師
饒毅 教授
饒毅,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大主任、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所長。回國前任教于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西北大學。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編委。饒毅教授長期研究神經生物學,在發育和行為的分子機理兩方面有重要發現。主要貢獻包括:1. 闡明眼睛發育的起源;2. 發現神經導向分子的生物學功能及應用;3. 提出和驗證體細胞導向與神經元導向共同性新概念;4. 揭示神經導向信號轉導機理;5. 發現神經細胞極性的分子機理;6. 揭示爭斗行為的神經遞質與神經元;7. 在分子水平開創研究哺乳類重要社會行為性選擇的中樞神經機理。本課程由饒毅教授倡導和主持,已經連續開設9年,通過共同閱讀和討論從1886年孟德爾到1970年代的經典文獻,體會生物學重要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重要的途徑和方法是如何被用來推動理解生物學問題的。本課程重思想,重交叉,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
課程助教
Zhu Jiemin
相關課程推薦